清廉学校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专题栏目 > 清廉学校 > 正文

“天下廉吏第一”于成龙

发布日期:2023-04-21 点击:次 供稿: 编辑:武瑞荣 责编: 来源:

于成龙(1617—1684年),清山西永宁州(今山西吕梁方山县来堡村)人,出身于乡绅之家。明崇祯十二年(1639年),他参加了在太原举行的乡试,考取副榜贡生。时值明末清初,时局动荡,于成龙在永宁州(州治今山西吕梁离石区)安国寺隐居读书6年。为了网罗人才,清朝拓宽了取士的途径,顺治十八年(1661年),已过不惑之年的于成龙获得了参加选官的机会,从而迈开了仕宦生涯的第一步。于成龙的一生,历任广西罗城知县、四川合州知州、湖北黄州府知府和福建按察使、布政使、直隶巡抚、两江总督等职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卒于两江总督的任上,享年68岁,归葬于今山西吕梁方山县峪口镇横泉村。

于成龙是个能臣,更是个廉吏。他无愧于“天下第一廉吏”的美誉。

上任之初,从永宁州到广西罗城,路途遥远,数千里地,需要不少盘缠。于成龙典当出售一部分田地和房屋,才凑足100两银子,雇了5个仆人后得以成行。

于成龙为官为政,首以民生为重,时时注意宽纾民力,减轻民众负担。康熙十四年(1675年),黄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,于成龙一边开仓赈灾,一边劝谕富豪人家解囊,他更是身先士卒,把仅有的一匹骡子“鬻之市,得十余两,施一日而尽”。无米下炊,于成龙就以“糠粥”度日,被百姓们称为“于糠粥”。

在江南时,他更是“日食粗粝一盂,粥糜一匙,侑以青菜,终年不知肉味”。江南民众亲切地称他“于青菜”。在他严格的约束下,“仆从无从得茗,则日采槐叶啖之,树为之秃”。于成龙的年俸不多,还要经常捐助穷人,有时竟然连买酒的钱也没有。他每到一处任职,首先带头实践“为民上者,务须躬先俭朴”的为政理念。于成龙还注重荐举廉洁有为的人才。《清史稿》记载,他屡次上疏推荐有作为的清廉官吏,直隶通州知府于成龙(史称小于成龙)、江苏布政使丁思孔等,都是由于他的举荐而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。

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,于成龙逝于任上,所遗留之产只有一套官服,别无余物。康熙皇帝曾当面褒奖他为“今时清官第一”,此时又破例为其御写碑文,谥“清端”,对他廉洁刻苦的一生给予了极高的褒扬。

来源:学习强国

上一条:全面建设清廉山西宣传片 下一条:吕梁学院召开创建清廉学校示范单位工作会议